康定市检察院紧扣地区长治久安与乡村振兴大局,将纾解群众急难愁盼与维护社会稳定深度融合,推动司法救助从“救急”向“治本”,从“解难”向“维稳”跃升。近三年办理司法救助案21件,发放救助金30万元,为雪域高原绘就法治温暖底色。
拓宽线索来源,畅通司法救助渠道
线索发现一体化。建立内部线索移送规范,各部门在办理刑事、民事监督案件中,同步审查当事人是否符合司法救助要件,打通部门壁垒,形成“识别——移送——办理”闭环。三年来,内部移送线索8条,均已成案,实现“应救尽救”。
法检联动扩范围。与市法院执行局建立常态联系,通过“赔偿执行+司法救助”衔接机制,对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无法及时有效获得赔偿,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主动宣传国家司法救助规定。如登某故意伤害案、张某交通肇事案,通过上门宣传,实现延伸救助。
数据赋能增效能。使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摸排国家司法救助线索,通过运行“特殊人群司法救助监督模型”,将民政部门提供的民政救助对象数据与办理的刑事案件被害人信息数据进行碰撞,成功筛查出2条国家司法救助线索,实现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
多元协同发力,筑牢长治久安根基
深化“司法救助+”模式撬动社会资源,构建多维度救助体系,通过标本兼治解困,促进社会和谐。
“+民生保障”兜牢底线。与市民政局、市妇联等多部门会签《关于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办法(试行)》,推动“司法救助+政策兜底”,建起协同帮扶、长效解困救助格局。如交通肇事案中的被害人洛某某案,在省州市三级检察院联动救助22万元的基础上,同步协调其他部门办理残疾证、解决其子女教育问题、打通建房梗阻,形成了多维度的立体帮扶。
“+心理疏导”抚平创伤。刑事被害人青某某因受到性侵致身体和心理严重创伤,情绪低落,有轻生的念头,检察干警开展心理疏导,讲解法律知识,引导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州检察院共同发放4万元救助金,提供就业咨询,协调技能培训,促使其回归正常生活。
“+法治宣传”凝聚共识。在每一次的调查核实和救助金发放仪式上,向镇(乡、街道)干部、村民宣传法治,增强群众的用法、遵法意识,引导他们合法维权,把维权意识从“信访”向“信法”转变,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救助过程转化为凝聚法治共识的路径。
着眼长效治理,彰显检察为民担当
跟踪回访防风险。为巩固国家司法救助的成果,确认国家司法救助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掌握被救助对象生产生活现状。三年来,对24名被救助对象开展回访,确保救助成效转化为社会稳定增量。
分类施策强实效。让司法救助从“普惠式”向“靶向式”升级,对未成年被救助对象落实“隐私保护+助学帮扶”,联合未检部门开展心理辅导;对退役军人救助,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回访”,将拥军优属落到实处;对瘫痪在床的残疾人救助对象,做到政策宣讲到床边、器具配送到家门;对救助的困难妇女,持续进行法律帮助、协助技能培训。
社会救助促稳定。建立了《关于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化救助相互衔接的实施办法(试行)》机制,在实施国家司法救助后仍然面临生活困难的群众,采取与政府相关部门或社团组织相互衔接配合,共同帮扶当事人摆脱生活困境。
司法为民、枝叶关情。康定检察将始终秉持“检护民生”初心,用司法救助的暖流滋养雪域高原,在化解群众困难中筑牢稳定基石,为康定长治久安和乡村振兴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