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检察风云 >
检察建议直指乡村路险 公益诉讼守护脚下安全
www.ganzipeace.gov.cn 】 【 2025-07-15 17:04:38 】 【 来源:康定市人民检察院

  一条悬空的道路,一份沉甸甸的检察建议,一场守护群众出行安全的“保卫战”。


微信图片_20250715170306.jpg

  

  在被誉为“摄影家天堂”的康定市,一条条蜿蜒的公路不仅是当地群众的生命线,更是串联起雪山、草原、湖泊的旅游黄金线。近日,康定市人民检察院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成功推动一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村民出行要道全面修复,这是该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以“我管”促“都管”的又一实践成果。

  

  “这条路终于要修好了!”近日,康定市某乡村的村民们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这条村民出行的“生命线”曾因路基垮塌悬空变成“夺命路”,而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康定市人民检察院发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检察建议。

  

  隐患现形:公益诉讼检察官的“火眼金睛”

  

  为充分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在康定市旅游旺季前夕,康定市人民检察院“贡嘎木兰”公益诉讼办案团队主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确保及时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经走访发现,某乡村主干道出现长约10余米的路基垮塌悬空,经现场勘查和评估,该路段路基塌陷导致路面承重能力严重下降,且未设置有效防护措施和警示标识,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据了解,这条道路不仅是当地30余户村民出行的唯一道路,更是旅游支线,每天都有大量行人车辆经过,来往车辆、行人稍不留意就可能发生意外,直接威胁着群众生命安全。

  

  精准监督: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整治

  

  办案团队在发现该路段隐患后,立即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在充分调查取证后,向负有监管职责的主管部门发出了一份“火辣辣”的检察建议,该检察建议直指问题核心:一是主管部门未依法全面履行道路养护管理职责;二是安全隐患排查不及时不到位;三是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建议不仅精准指出问题,更开出具体“药方”:一是建议立即采取临时防护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二是科学制定修复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对垮塌路基进行修复;三是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成效凸显:从“纸面建议”到“地面实效”

  

  这份兼具法律刚性与民生关切的建议,迅速转化为整改实效。收到检察建议后,主管单位迅速召开紧急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短短时间内,设计方案火速出炉,施工图审查快速完成,警示标志连夜安装,从收到检察建议到开工建设,全程衔接紧密、落地迅速。一份检察建议,让“悬空路”有了“加速度”。目前,这里不仅立起了醒目的警示标志,施工队伍更已进场作业,曾经的“风险点”正加速变身“安全线”。周边村民纷纷表示:“现在路过塌陷路段,心里踏实多了。”

  

  久久为功:做圣洁甘孜的“法治守护者”

  

  作为318国道沿线重要旅游城市,康定的每一段路,都连着民生福祉与旅游形象。近年来,“贡嘎木兰”办案团队紧扣旅游城市定位,始终将道路安全作为服务旅游经济的重要抓手,将道路安全作为公益诉讼监督重点,用一份份检察建议推动系统治理。从松动的井盖到破损的路面,从下陷的路基到模糊的标识,“贡嘎木兰”办案团队用脚步踏查安全隐患,以法律监督推动整改。据统计,贡嘎木兰办案团队针对道路破损、井盖缺失、路基下陷等问题,近两年内累计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件,发出检察建议3份,督促修补道路30余处、修复“陷阱井盖”60多个,投入资金50余万元、守护里程超过50公里,——这些数字背后,是对“群众脚下无小事”的深刻践行,是对“旅游安全大于天”的坚决守护。

  

  检察建议不是“一纸空文”,而是打通公益保护“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贡嘎木兰”办案团队将继续以精准监督回应群众期盼,让检察蓝始终守护在平安路的每一公里,为高原小城的烟火气与诗和远方,筑牢法治屏障,实现公益保护与社会治理的同频共振。


编辑:刘慧心
中共甘孜州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