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义》提出,加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史特别是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的研究,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彰显红色法治文化的强大感召。
弘扬红炉精神 优化司法服务
1936年3月,红军大学随红军总部驻进炉霍,刘伯承亲自为校刊“红炉”书写刊头并题词,寓意坚强的革命意志在通红的炉火中锻炼出来。红色基因是炉霍法院人特有的精神内核,淬炼于为民司法的过程中。
近年来,炉霍县人民法院深挖地域文脉,以“鲜水首城 红炉天平”党建品牌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铸就法院铁军,将党建工作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合,组建“红炉天平司法先锋队”翻山越岭,法官带案下访开展 “家门口法庭”42次,送法进寺院23次、开展“雪莲护蕾”讲堂56场次,把“农村妇女维权学堂”搬进村头院落,为炉霍县人民调解员等各类群体开展专题法治讲座37场次。设立红色法治驿站,开展“畅游甘孜 司法同行”活动9场次。与道孚、色达法院签订《涉旅诉讼服务与纠纷快处机制框架协议》;法院开放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沉浸式感受司法审判工作,旁听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警示教育基地旁的巡回法庭,以司法之力筑牢社会稳定防线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 赋能公正司法
吕启雄石榴籽调解室继承和发扬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人民司法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行简便利民的诉讼手续。2025年,石榴籽调解室调处矛盾纠纷53件,推动调解协议即时履行,成功率达98%,先行调解成功率达32.84%。因地制宜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涉企案件审理周期缩短20%。依托 “妇儿维权 有事速办” 示范点,化解22起家事纠纷,实现定分止争。雪莲法官对接资助4名涉案贫优生。与各类调解组织紧密协作,运用“矛盾预警 + 巡回审判”联动机制,先行化解基层矛盾19起。审结刑事案件13件19人,向22名被害人退赔诈骗金额48万余元,完成补植复绿840株树苗。向县人大常委作执行工作专题报告,实现综合满意度100%。实行周三院长接待日,近年来无一越级信访与再审案件。
发挥红色法治文化铸魂育人功能 铸就法院铁军
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为代表的红色法治文化,凝聚着党和人民群众追求法治建设的集体智慧。炉霍法院干警不断强化全局观念和担当意识,以“专业、高效、为民”司法工作服务中心大局。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执行炉霍县委 “三个三分之一” 工作要求,重点工作期间出警170 余人次。22人参加 “重走长征路” 活动挑战赛;24名干警参加县委“党建引领 以训带建”大练兵活动;45周岁以下干警参与实战化训练。53名干警与149户联谊户结对认亲;自发组建红色法治文化传承小组,深挖培育本土特色司法文化地标。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参访革命旧址,使干警自觉担负起传承红色法治精神的使命。
红炉精神是一座丰碑,红色法治精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红大”在炉霍期间注意少数民族政策教育和做好驻地群众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检查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执行情况等等,处处彰显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炉霍县人民法院将大力弘扬红炉精神,将红色法治基因转化为法治甘孜、平安炉霍建设的强大动能,以司法之力护航“红色革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