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人物 >
余贵松:从特巡警尖刀到超级工程护航者
www.ganzipeace.gov.cn 】 【 2025-07-15 17:11:07 】 【 来源:平安甘孜

微信图片_20250715170814.jpg


  编者按:在机器声轰鸣的雅江八标警务站初见余贵松,你定不会想到这样一个裤腿上沾满泥土、谦虚有礼且幽默风趣的调解达人曾是一个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的特勤大队长,还是一个弹无虚发的狙击手。他为人谦和、热情和朴实,接触起来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同事和工友都亲切的称他为“松哥”。“松哥”个子不高,但身体敦实,眼里有光,脚下有泥,一张饱经风霜和尘土洗礼的脸透露出坚毅与执着,让人肃然起敬。

 

微信图片_20250715170818.jpg

 

  在“康巴汉子之乡”的崇山峻岭间,从美人谷走出来的余贵松如同雪域高原上的雄鹰,始终翱翔在最需要守护的地方。从雅江特巡警大队的“刀尖舞者”再到八标警务站的“川藏脊梁”,46岁的他用行动默默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让劳模风采绽放于悬崖江城之上。

  

  军人底色

  

  铸就铁血担当的精神基因

  

  1978年出生的余贵松,1996年参军入伍,3年军旅生涯锻造出他“于危难处显身手、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毅品格。1999年转业从警后,他将部队淬炼的钢铁意志融入公安工作,2000年入党时在日记中写下:“军人守护国土,警察守护民心,本质都是担当。”这份信念贯穿他20余年从警生涯,从特勤大队到八标警务站,他始终以冲锋者的姿态和最好的态度前行,成为同事眼中“有血有肉的铁汉”,群众心中“值得信赖的守护者”。

  

  2000年7月,雅江县连日暴雨,多处出现山体崩塌,河口镇老隧道口一辆油罐车被山体崩塌石块所压,车辆受损严重,油料外泄,车辆起火爆炸,山上崩塌的石块不断滚落,同时,被埋压的还有一辆长安车。车上人员被困,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余贵松同志向险而行,顶着受损油罐车再次发生爆炸和山上不断滚落飞石的危险,在未来得及穿戴防护器具的情况下,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援工作中。最终,被困人员被救出,余贵松同志却因徒手救助被困人员,双手被车辆残片划伤。

  

  2004年5月至7月,在“清网行动”中,余贵松同志主动请缨,参加追逃小组。追捕路上,他事事当先,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先后奔赴石渠、成都等地,辗转上千公里陆续抓获了网上逃犯26名。

  

  2009年7月15日,雅江县呷拉乡西地村发生一起恶性故意杀人案,造成一死一重伤。余贵松随抓捕组多次前往犯罪嫌疑人可能藏匿的深山牛场、高山峡谷,经受住了冰雪严寒、盛夏酷暑的严峻考验,终于在一年后的11月9日,历经荒野求生般的艰辛追捕,将藏于深山中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2011年7月,有3年军旅生涯且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的余贵松同志被组织任命雅江县公安局“传奇特勤大队”大队长。带兵有方且首创“康巴警棍”,后在甘孜公安中广泛使用。2014年,余贵松被评为第五届全州劳动模范。

  

  虫草山救援

  

  4500米海拔的生命接力

  

  2015年5月,年轻队员扎西次仁在虫草山巡逻时摩托车侧翻,右腿被排气管烫得皮开肉绽,卡在碎石缝中。余贵松在3公里外听到呼救后,扔掉背包冲向事发地。在海拔4500米的山路上,他背着140斤重的队员徒步两小时,碎石划破登山鞋,汗水在雪地上洇出痕迹,抵达卫生院时后背已磨出成片血痕,却笑着说:“你小子比我当新兵时背的沙袋还沉两斤。”这一背,背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兄弟情谊,更背出了特勤队“生死与共”的团队精神。

  

  以歌聚心

  

  缺氧高原上的精神灯塔

  

  每年5月虫草采挖季,余贵松则会带领队员在海拔4000多米的虫草山驻守一个多月。面对无电无信号的寂寞环境,他自编队歌《相信传奇就是相信明天》。寒夜降临,“相信传奇就是相信明天”的歌声在山谷回荡,队员四郎多吉回忆:“队长的嗓音带着高原沙哑,却总能让人心安定。”歌声不仅驱散了队员的孤独,更凝聚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特勤精神。

  

  八标警务站

  

  川藏线上的民生守护者与烈火英雄

  

  2021年5月,余贵松调任八标警务站站长,肩负八标警务站重任,他将拼搏精神带到超级工程建设要地。走进八标警务站荣誉室,37面锦旗从墙面挂到天花板:有农民工赠的“人民卫士”、企业送的“川藏铁警”,还有牧民赠送的藏汉双语锦旗,无不都述说着他与“护企警务”的故事。余贵松办公桌上放着儿子的作文《我的爸爸是超人》,里面写着:“爸爸总说‘一家不圆万家圆’,但我知道,他守护的万家灯火里,也有我们家的那一盏。”

  

  工资维权,跑坏皮鞋的民生温度。2020年3月,一名四川籍农民工蹲在警务站门口抹泪,诉说着30多个工友被拖欠半年工资,孩子等着交学费的困境。余贵松翻开记着辖区23家企业用工情况的笔记本,连续5天泡在工地,白天查合同、对流水,晚上在分包商宿舍门口讲政策,跑坏一双皮鞋后终于推动工资直发制度落地。当工友们捧来“农民工维权先锋”锦旗时,他正在啃干面包,袖口还沾着工地泥浆。如今,警务站墙上鲜红的锦旗,见证着他协调解决47起欠薪纠纷的奔波足迹。

  

  冰河夜援:零下15℃的警徽温暖。2023年冬夜,一辆运输钢筋的货车在零下15℃的山路上抛锚,司机冻得嘴唇发紫。余贵松带着辅警用警车暖风机烘了1小时,又把自己的防寒服披在司机身上,等待救援时递上烤土豆:“高原夜寒,吃点热乎的。”司机在感谢信中写道:“那天的烤土豆,比家里的年夜饭还暖。”这一暖,暖出了警民鱼水情,更暖出了高原警察“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烈焰营救

  

  同一场山火中的两次生死冲锋

  

  烈焰中紧急转移群众。2024年3月15日17时许,雅江县呷拉镇突发森林火灾,因突起瞬时8级以上大风,火势迅速蔓延扩大形成3个火场。余贵松接到警情时,火焰已席卷村口青稞地,其中三家村的火势尤为凶猛。他带领3名辅警迅速冲进火场,只见多名群众蜷缩在田埂边,浓烟呛得人无法呼吸。余贵松扯下警服内衬浸湿,捂住一位老人的口鼻,又将一名小女孩扛在肩上,大喊:“跟着我往河边跑!”浓烟中视线不足3米,身后一堵土墙在火舌中轰然坍塌,飞溅的土块擦着他的后背落下。当把最后一名群众护送到安全区时,他才发现警裤膝盖处已被火星烧出窟窿,手臂烫起了水泡。

  

  迷雾中营救打火队员。同日,4名打火队员因山谷浓雾迷路。余贵松接到求救信号时,山谷里烟雾浓得像泼墨,只能依靠对讲机微弱的呼救声辨别方向。“打开所有车灯,鸣笛缓慢前进!”他让辅警摇下车窗探路,自己紧握方向盘在崎岖山路上颠簸。突然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从山腰砸落,“哐当”一声砸在车头前方,飞溅的碎石崩裂了挡风玻璃。他猛打方向盘避开滚石,沿着被浓烟熏黑的山路缓缓前行,终于在一处背风坡找到蜷缩在树下的队员。此时四周仍不断有碎石滑落,他迅速将队员们拉入车内,返程时特意绕开3处正在滑坡的路段,原本20分钟的路程整整开了1个多小时。当安全抵达救援基地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手掌因过度用力握方向盘,指甲缝里已渗出血丝。

  

  从特巡警大队到超级工程沿线,余贵松用军人的铁血担当、警察的为民情怀,在雪域高原刻下深深的守护足迹。他像高原格桑花,在缺氧的土地上扎根生长,用每一次挺身而出、每一夜坚守岗位,让警徽在雪域高原闪耀出最温暖的光。正如他常说的:“我们站在这里,就是要让群众知道,无论多高的山、多急的河,只要他们需要,警察就一定在。”


编辑:刘慧心
中共甘孜州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