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大假的九龙,“康巴第一海”伍须海碧波映雪,游客纷至沓来。人群中,王全龙带领巡护队员穿梭守护,藏蓝警服成了这方“梦里远方”最安心的底色。
彼时,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荣光里,甘孜州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启幕,九龙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的王全龙捧回“全州先进工作者”荣誉。消息传回藏彝走廊,乡亲和战友们深知,这份认可背后,是这位1米82的藏族汉子自2008年脱军装换警服起,那颗如雪山纯粹、似高原阳光滚烫的初心,16年从未冷却。
“黑脸所长”:绕400公里险路,把民心焐热
2008年初春,九龙积雪未融,刚退伍的王全龙攥着入警通知书站在公安局门口——此前他在学校管后勤,日子安稳,却总因街头民警的身影心生向往。不顾家人不解、同事惋惜,他铁了心入警,第一次穿警服时,对着镜子系了三次领带,暗下决心:“扛责守平安。”
2014年,王全龙调任湾坝派出所。这里有云海与九龙牦牛,却因需绕经凉山、翻四座3500米高山,被称“全省最绕派出所”,400多公里路要走一天。所里冬天烧牛粪取暖、夏天蚊子肆虐,他却跟着老民警跑村寨、学彝语,半年摸清12个村寨情况,哪家有独居老人、哪家孩子在外打工,全记在卷边的笔记本里。
当时湾坝群众法治观念薄弱,遇事很少找派出所。王全龙刚到任就盯上偷牛盗马团伙,蹲点搜证多日,最终打掉团伙、抓6人、追回67头牲口,让群众明白“遇事找警察靠谱”。铁面执法的他,“黑脸所长”名号传开,可这“黑”是对不法分子的冷硬,对乡亲却比火塘还热:帮老联防队员争取续合同、解退休难题,婉拒彝族最高礼节款待;走村调解纠纷、帮老人修房、资助学生,连孩子作业本的警徽贴纸都是他选的“平安符号”。
“黑脸队长”:以训练场为战场,待队员如兄弟
2025年9月,海拔3400米的甘孜演训场,王全龙带领九龙特(巡)警大队,在200余名精英中脱颖而出,斩获警务比武总团体第三、9人获单项奖。“荣誉是汗水泡的,训练严一分,护民底气多一分。”这是他2019年任大队长后始终坚持的。
上任初,“管理军事化、作风战斗化”等“五化”要求常挂嘴边,他不喊口号,只每天清晨第一个站在训练场,400米障碍跑、枪械拆解等科目带头练,动作标准如教科书。“训练狠人”“黑脸队长”的标签下,藏着细腻:发现辅警李龙军因孩子上学、无房租房犯愁,他多次跑部门,帮申请到廉租房。如今李龙军成骨干,总说“要像王大哥一样当卫士”——从“大队长”到“王大哥”,变的是称谓,不变的是信任,这支队伍也成了敢打必胜的“尖刀”与亲如兄弟的集体。
逆行勇士:每道伤疤,都是守护的勋章
“穿警服不是光鲜,是群众需要时必须冲。”王全龙用一次次逆行践行这句话。2023年5月,虫草山帐篷起火,液化气罐“滋滋”漏气,他抓起湿衣服裹手冲进浓烟,抱出滚烫罐体时,右臂已被烤得焦红,事后却笑称“小伤”,群众记得他渗血的伤口还在指挥排查。
2024年4月,他听见巨响,见货车翻进湍急呷尔河,没穿外套就冲去,和森警辅警跳进冰河,顶着碎石撞击拉开车门,救出昏迷司机。直到送医后,才发现自己膝盖磕破、嘴唇冻紫,却只反复说“人没事就好”。“特(巡)警是百姓应急灯,得随时亮着”,他的话刻在队员心里。
舍家守业:欠家人时光,换万家平安
“甘孜优秀党员”“最美九龙人”……王全龙的荣誉证书摞得厚,可每份背后都是对家人的愧疚:手机相册里少家人照,多是工作记录;一家在九龙,一年相聚不足半月;女儿两岁时,他封闭集训,孩子隔墙喊“爸爸”,他只能忍泪说“忙完就回”;儿子出生时,他在湾坝派出所,妻子羊水破,他只能打110请同事帮忙送医。
“忠孝两难全,选这行就知有遗憾。”可看到群众笑脸、藏彝走廊各民族和谐相处,他觉得值。父亲“警察要舍小爱为大爱”的教诲,他记了一辈子。如今,借“石榴籽”警务,九龙成民族团结典范,他也多了“守护团结的彝乡卫士”称号。
贡嘎余晖漫过山脊时,王全龙常站在演训场老树旁,望村寨炊烟——这是他守护16年的烟火气,淌过磨破的警靴、结痂的伤疤,也淌进群众心里。“让藏彝走廊每盏灯安稳,让百姓说警察就踏实”,这是他藏心底的话,也是16年写就的“平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