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甘孜州乡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快速反应、连续奋战,成功侦破一起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及时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警情骤至迅速响应
当日15时许,乡城公安交警大队接到县局领导通报,称辖区元根山隧道处发生一起车辆撞牛事故,肇事车辆已逃逸。接报后,大队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精干警力赶赴现场展开调查。
线索难寻攻坚突破
案发现场,事故突发且遗留线索稀少,周边监控覆盖不足,给案件侦破带来极大挑战。面对困境,办案民辅警迎难而上,多线同步推进侦查工作:深入走访辖区汽修厂,排查车辆维修记录;细致排查附近路段监控,逐帧分析可疑车辆;结合现场痕迹,科学研判车辆行驶轨迹。经过连续数小时的视频追踪,民警最终成功锁定肇事车辆及嫌疑人身份。
精准锁定劝返归案
通过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民警获取肇事车辆信息并与驾驶员取得联系。彼时,该驾驶员已行驶至理塘县地界,民警当即责令其立即返回乡城接受调查处理。
依法惩处彰显正义
目前,乡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已依法对肇事驾驶员作出罚款 1000 元、驾驶证记 6 分的行政处罚。此次案件的快速侦破,彰显了乡城交警打击交通违法行为的坚定决心,也为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法律链接
发生交通事故正确的处理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之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这8种情况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交通肇事逃逸后果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处罚,分别适用于以下不同的情形: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且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