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预防和处置资源采集期间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不稳定因素,维护资源采集期间的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稻城县坚持把党建、法宣、矛调、协作、管服、压责贯穿于虫草、松茸采集管理服务全过程,确保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全程党建引领。严格按照党内法规有关规定,依法设立资源采集点临时党支部,将驻点党员干部、农村党员编入支部,把基层阵地延伸到采集点,具体、生动、鲜活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党建凝聚民心人心,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关心关爱。
——全程法治教育。把法治宣传教育贯穿资源采集全过程,确保采集活动在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良序下进行。群众上山前,组织召开群众大会,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讲,讲透依法采集的政策、讲清规范采集的理由、讲明不遵守管理要承担的后果,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采挖、依法采挖、规范采挖的意识和行为,务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脑入心。宣传、政法等单位组建的法宣小分队,赴采挖点和生活区,开展扫黑除恶、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政策知识宣讲,让法治的春风细雨浸润每一名农牧民群众。全县92个单位、42个虫草采挖点位、30个松茸采集点、3个工委、13个乡镇、5个街道、14座学校、13座寺庙完成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
——全程矛盾化解。科学把握资源采集期矛盾问题易发多发特点,采取专项排查、巡回排查、例行排查等方式,动态掌握隐患问题,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努力把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组织帐篷法庭、马背法庭上虫草山,开展巡回审判,就地裁决纠纷,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在资源采集山上。今年以来,全县共摸排矛盾纠纷94件,调解成功94件,调解成功率为100%。
——全程干部握手。着眼于党政协调更加顺畅、群众往来日益密切、协作内涵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更加宽广,本着“互谅互让、友好友谊,共商共建、共赢共享”原则,共商边界协作新问题,共建边界协作新机制,共享边界协作新成果,共赢边界协作新未来。截至目前,稻城县“三山一界”协议已全部完成签订:一是与乡城县签订边界协作协议,共计4份。二是赴理塘县签订毗邻8县(理塘、稻城、雅江、白玉、新龙、巴塘、乡城和凉山州木里县)边界协作协议。三是与云南香格里拉市、凉山州木里县签订边界协作协议2份。四是县内各乡镇全覆盖签订边界协议,共计10份。
——全程管理服务。贴近群众“牧羊式”,工作发力“点线面”。一是重心在“点”。县级领导分片指导,3个片区工委、13个乡(镇)百余名干部和公安干警驻守虫草、松茸采集点,确保每点有干部、每点有视线。二是助力在“线”。实行“零距离”跟踪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法治宣讲、医疗服务、安全监管、文化上山、工作慰问“五条工作线”各司其职、联动协调、跟进工作,做到哪里有群众采集资源,哪里就有工作组干部服务。三是下沉在“面”。坚持人员下沉,安排具有丰富经验、会做群众工作的精干力量上山蹲点,开展法律宣讲、服务管理、治安防范、安全保障等工作;坚持措施下沉,集中上山下山、车辆规范停放、垃圾集中处理、强化社会治安等关键措施下沉,确保秩序规范;坚持经费下沉,按照科学预算、合理安排、正当使用的原则,把工作经费落实到基层。
——全程责任压实。坚持“县级指导调控、乡级实际操作、部门通力协作”原则,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户”措施,逐级传递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县级领导适时下沉,靠前指挥、蹲点指导,乡(镇)村组按照“谁的属地谁管理、谁的群众谁负责”原则,履行主体责任、落实工作措施、明确责任人员、强化跟踪服务,有序组织和管理好采集生产活动。
稿件来源:稻城县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