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巴塘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实施,外来人口急剧增长,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原有的管理、服务模式已不能承载新形势下社会治理需要及群众需求。面对基层治理新形势,巴塘县以“三房治理”为引领,以住宅小区为突破口,将“房屋”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持续深耕细作,探索建立“七个一”社区多元治理机制,合力破解治理问题,实现小区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守底全面化。
搭建“一套体系”,夯实治理基石。以鹏城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为路径,以“全科网格”为基础,构建“党委—鹏城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单元—户”五级治理体系,以楼栋为单位细分17个“微网格”,选任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楼栋长担任“微网格长”、单元长担任“微网格员”,房长担任“信息员”,有序推进小区党组织建设,将党建“神经末梢”延伸到楼栋、房屋。
组建“一支队伍”,提升自治水平。以3小时内“收集、管理、宣传、服务”进楼入户为目标,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居民联荐等方式,选任17名楼栋长,57名单元长,540名信息员,形成“居民群众点单—单元长派单—楼栋长接单”的服务体系,推动社区治理重心向楼栋、房屋延伸,实现从“有事找社区”到“有事找楼栋长”的转变。自运行以来,以小区居民家常事为着力点,解决民生类事件13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起。
创建“一套机制”,激发履职活力。探索建立《鹏城小区楼栋长、单元长积分兑换机制》,实施履职积分制管理+星级评定办法,每季度按任务积分排名选拔“优秀楼栋长、单元长”,强化正向激励,激发自治内在动力;制法《鹏城小区楼栋长、单元长职责任务(试行)》,明确楼栋长、单元长“政策宣讲员、事务组织员、纠纷调解员、民意信息员、志愿服务员”等角色,把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楼栋这个最小单元。
启建“一张底图”,动态掌握基数。在前期摸排房屋底数的基础上绘制“鹏城小区民情导航图”,精准标注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和重点服务对象分布情况,精准划分常住户、流动户、租房户、空挂户,让以房管理、以房服务工作更具针对性,让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第一时间进入管理视线,让社区服务工作有重点、有方向。
构建“一个平台”,实施快速响应。逐步将“传统养老”向“智慧养老”转变,通过“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安装“一键呼”系统,在触发报警的同时,信息提醒同步至子女手机移动端,从而达到紧急求助快速响应,精准救助效率提升。后续,我们将把智慧养老服务嵌入“三房治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购买“一套服务”,满足多元需求。探索党建引领、齐抓共管、中心枢纽、社会协同、群众共治的“五维一格”工作模式,以政府购买项目的方式践行“以房服务”,着力转变传统“以管为主”的思维理念,将服务群众的阵地和功能扎根到网格最小单元。购买成都济益社会中心服务项目,制定“鹏伴夕阳”微治理计划,完成小区内老年人活动场所升级改造,聚焦老年人精神娱乐需求,拟联合共建单位、周边商家共同开展弦子舞、伴随式聊天等活动,将“以房服务”落到实处。
增建“一组车辆”,做优上门服务。探索组建具有巴塘特色的“鹏城便民集结服务流动车”,整合枢纽优势,以“全时+错时”的方式开展“菜单式”服务,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实行“直通车”快办、专单交办、复杂事项上报”的动态管理模式,同时根据问题处置权限逐级流转,将责任主体落实到个人,并按时反馈办理结果,最大限度解决困难服务诉求。
稿件来源:县市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