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丹巴,山河律动
大渡河畔的晨雾尚未散尽
峡谷里的羊肚菌大棚已蒸腾起氤氲水汽
半山腰的苹果园里
粉白的花苞正酝酿着"美人脆"的香甜
海拔3000米的高山药材基地
羌活嫩芽刺破残雪向阳生长
在这幅立体农耕图卷中
一群身着制服的法院人正穿梭阡陌
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春耕热土上
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河谷暖棚里的"菌法课堂"
在羊肚菌种植区,法官们化身司法使者:"菌棚租赁合同要注意权责条款""菌种采购留存质检报告是关键"。针对羊肚菌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丹巴法院制作了《羊肚菌种植法律风险防控手册》,内容涵盖菌种采购、土地流转、保险理赔等12个关键环节。普法干警手持宣传手册,蹲在田埂上向菌农耐心讲解。去年,在丹巴县人民法院法官的耐心调解下,一场因羊肚菌菌种品质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当场兑现赔偿款时农户们舒展的眉头,至今仍是我们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今年,我们以这份带着泥土芬芳的调解书为鲜活教材,在田间地头“授课”,为羊肚菌交易筑牢“法律防虫网”。
阳光穿透大棚,照在法官胸前法徽与菌农筐中金黄的羊肚菌上,折射出同样璀璨的光泽。
半山果园中的"品牌护卫”
继续蜿蜒向上,来到美人脆苹果种植区,普法干警正在开展"护标行动"。法官举着新修订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向合作社负责人逐条解析:"‘美人脆’已成功申报地理标志商标,必须建立防伪溯源体系,防范侵权风险。"她翻开随身携带的判例图册,指着某地苹果商标侵权案判决书强调:"品牌价值需要法律铠甲。"针对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难题,丹巴县人民法院创新“商标保护+地理标志”司法模式,对“丹巴美人脆苹果”“丹巴黄金荚”等地标品牌建立侵权预警机制。
山风掠过苹果花海,带着法条讲解声飘向层层叠叠的田野,枝头摇曳的花瓣仿佛在司法守护中舒展得更加肆意。
云端药田上的"生态法诊"
当警车碾过最后一段碎石路,高山羌活种植区迎来特殊的"巡诊队"。"购销合同里必须明确质量标准和违约责任。"法官正逐条解读着羌活购销合同范本,十余户药农围在一起,不时点头给予法官回应。针对药材种植易受气候影响、购销纠纷频发的特点,丹巴县人民法院特别定制"订单农业法律体检套餐",在高山片区开展专题讲座,指导签订“保底收购+价格联动”合同范本,帮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
微风裹挟着合同范本上的油墨香,与羌活特有的草木气息交织,为雪山脚下的地道药材镀上法治包浆。
暮春的晚风送来远处羊肚菌采收的回音,“美人脆”苹果园里飘来阵阵花香,羌活地里的地膜在余晖下泛着银光。丹巴法院干警们的足迹,正沿着“河谷—半山—高山”的立体产业带不断延伸。
"我们要让司法服务像大渡河水滋养土地那样浸润特色农业全链条。"
从纠纷化解到品牌保护,从风险防范到产业规划。在这片被司法温情浸润的土地上,每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芽都在诉说着:法治,才是乡村振兴最深厚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