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甘孜 >
携手共绘和谐图 四十载纠纷终化解
www.ganzipeace.gov.cn 】 【 2025-04-16 17:06:06 】 【 来源:甘孜政法

  山水有边,平安无界,边界不和,群众不安,一场草边争议让理塘县禾尼乡安久村与禾然色巴村陷入长达40年的纷争,这场旷日持久的矛盾,不仅深深刺痛了牧民们的心,更成为两村发展的“绊脚石”。


  

  2025年4月13日,随着争议地段的打桩定界和围栏落地,这场跨越两代人的纠纷终于画上句号。这场和解的背后,是基层治理智慧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高原牧区的璀璨绽放。

  

  四十年纷争:草场划界的“历史之痛”

  

  由于历史原因,两村交界处约一百多亩草场的权属始终模糊不清。“你家牦牛啃了我家的草”“你家的围栏多占了我家的地”……类似的争执几乎每年春夏放牧季节都会爆发。牧民们回忆,因草场纠纷引发的肢体冲突不下数十次,甚至有人因此受伤住院。草场纠纷的长期存在,让两村陷入“双输”困局,牧民不敢在争议区放牧,导致草场资源浪费;冲突频发加剧了村民间的对立情绪,连传统节日的友好往来也一度中断。乡干部坦言:“每次调解都只能暂时平息事态,但根源问题不解决,纠纷就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破局之路:党建引领下的“枫桥经验”新实践

  

  2023年,理塘县将化解两村纠纷列为“头号民生工程”,一支由乡党委政府书记乡长为组长的调解专班迅速成立,开启了一场“走破鞋底、磨破嘴皮”的攻坚行动,一是溯源历史,摸清症结,专班调阅近40年的档案资料,走访两村60岁以上老人23名,还原草场划分的历史脉络,发现1982年牧区承包时的原始记录缺失是争议根源。二是群众路线,凝聚共识,召开“马背上的群众大会”15场,让两村村民在争议草场席地而坐、畅所欲言。乡干部创新采用“双清单工作法”,将双方诉求逐条记录并公示,消除信息不对称。

  

  定界立标:筑牢长治久安的“法治护栏”


  

  2025年4月13日,高原晴空万里。在两村村民的见证下,60根界桩沿着新划定的边界线稳稳钉入土地,600米长的铁丝围栏如银链般蜿蜒伸展。这场“定界仪式”充满法治温度,由乡干部定位打点,两村各推选5名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全程参与打桩定位;两村支书抚摸着界桩感慨:“这根桩子不仅划清了草场,更立起了规矩和信任!

  

  理塘县禾尼乡的草场纠纷化解,是一部新时代基层依法治理的教科书,它用“脚底板工作法”替代“文件式调解”,以理性平衡利益诉求,让传统文化成为和解纽带,最终实现“划界不划心”的深层治理。


编辑:刘慧心
中共甘孜州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