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卓傲不群、气度非凡的雀儿山脚下,坐落着一个扎根司法基层、离群众最近的马尼干戈人民法庭。3800米的海拔是它的雄气,终年不化的积雪是它的傲气,朴实善良的人民是它的底气......总之,这里的警民和谐、民生向荣、司法为民更是一直在路上!
“没有真本领,别来马尼干戈!”这里的驻庭干警都有一股子“傲气”,明知山上苦偏到山上来,越知山上苦越要长扎根。
一山一庭三人,他们练精气神、比业务技能、争‘办案调解能手’,践行着扎根高原、不辱使命、恪尽职守、建功立业的“雀儿山精神”。
如果说“无限风光在雀儿山”的话,那么马尼干戈人民法庭的驻庭干警们既是“观景者”又是“景中人”。在“马尼干戈人民法庭”,干警们的身影,就是雀儿山脚下最扣人心弦的“枫”景。
法庭“五进”活动更深入。法庭精准结合辖区地广人稀、点多面广、司法战线长的特点,在年初就早早制定出了巡回普法、审判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巧妙利用车载法庭、帐篷法庭、马背法庭,开展“审判+普法”巡回工作,坚持“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宣判、就地执行”的原则,切实助力基层治理,让司法服务触角向基层一线延伸,更加贴近农牧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在普法返程路上被困海拔5000多米的“拉绒”雪山上,进退两难。”在虫草山、在草甸、在流动的帐篷中,法庭积极组建“马背、摩托车”等移动普法宣讲队伍,翻高山,越草甸,搭建起牧民家门口的简易法治宣讲台,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将党的政策与法律法规送进牧区草场、田间地头,让法治宣传车的喇叭声与牧歌一同唤醒草原,法治不再只是条文,而是融为牧民心中的秤、眼中的光、脚下的路,奏响新时代牧区治理的壮美长调。一年来,法庭共开展“进学校、进虫草山、进寺庙、进村落、进工地”等系列法治宣讲活动30余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覆盖人群超1000余人次。
“伍须泽仁法官,你来的正是时候,我有个事情想咨询你。”蒋某问道:“我们做临时工基本都是工资现结,怎么做我们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单凭口头约定,日后发生纠纷时比较麻烦,最好立字据为证,如果口头约定没有留有证据,工资拖欠时,需要让对方写字条证明拖欠的事实。”……群众与伍须泽仁同志的一问一答,吸引了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前来旁听,相应的法律法规、公序良俗、价值观念等如春风化雨般沁入心田。
“小案子里也有大道理,我们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旁听群众邓某表示受益匪浅。
“感谢法官到虫草采挖现场,高效地调解了这起纠纷,公平公正地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感谢镇政府及法庭的工作人员。”2023年6月,马尼干戈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虫草采挖纠纷后,原告拉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法庭打破以往群众跑几十公里到镇上调解的工作模式,深耕枫桥式"法庭+石榴籽”便民调解举措,跋山涉水,上虫草山、到偏远村落、进牧区帐篷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为辖区基层社会末梢治理堡垒提供法治保障,以更多的尽职尽责担当作为换来群众的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打造具有德格特色的“枫桥式人民法庭”。立足民族地区实际,以“小法庭”服务“大民生”、融入“大治理”、推动“大团结”,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德格特征的新时代司法路径。以“锚定实质解纷、注重强基导向、坚持民生至上、聚焦乡村振兴”四个目标为导向,在雀儿山以东片区,三名精通藏语的驻庭干警们按时间表、路线图,以“就地排查+就地调解”解决问题型工作模式为核心抓手,用赤诚和担当守护一方安宁。
“感谢马尼法庭的法官,辛苦你们跑了一趟又一趟,我才能这么快拿到钱。”原、被告因维修服务合同纠纷诉至马尼干戈人民法庭。被告邓某拖欠原告王某维修费11040元。法庭查阅卷宗并联系双方,确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采用调解方式。经多次释法明理、倾听诉求、讲解法律,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调解成功后,被告当场支付维修费。法庭高效处理,获得当事人王某的感激。拖欠维修费引纠纷,法庭通过调解成功解决,维护了双方权益,体现了司法公正与效率。
“伍哥,你分流给我们的泽某和降某的民间借贷纠纷我们已经调解好了!”错阿镇诉讼服务点联络员曾建打来电话开心的说道。法庭全面对接司法所、乡镇联络员、人民调解员等,对适宜调解、未起诉的纠纷合力化解,调解率不断提升。马尼干戈人民法庭立足“离群众最近、服务群众最直接、最便利”的特殊优势,紧盯矛盾纠纷发生的初始点,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截至目前,法庭诉前成功化解各类纠纷15件。
高位助力“生态+旅游”并蒂花开。随着德格县雀儿山隧道贯通、格萨尔机场通航,前往德格旅游的游客大幅度增加,为了能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助力德格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马尼法庭”积极升级蜕变,向综合法庭的方向不断升华拓展,功能除了为农牧民化解纠纷、提供司法服务外,还积极向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巡回法庭职能拓展。
每逢旅游旺季,在游客量大、易发生纠纷的玉隆拉措景区配备1辆多功能巡回办案车,精选3名业务精湛、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干警组成“涉旅审理团队”,24小时在线驻点值班,实现“移动法庭”和一站式诉服平台有效融合,确保第一时间快捷处理矛盾纠纷。截至目前,马尼干戈人民法庭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提供氧气瓶、红景天等高反药瓶50余个,发放富有地方特色的“正义雪莲”文创产品200余个。
同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助力全面绿色转型。法庭不断发挥生态司法示范引领和协同辐射作用,擦亮马尼片区“生态+文态”司法保护金色名片,努力让绿水青山“生态颜值”成为农牧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增长点,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
救助高反游客,教骑马技艺,给游客当导游......自“旅游+生态”法庭创建以来,马尼法庭驻庭干警不仅能够担任导游,向游客讲述玉隆拉措的传奇故事,还能为游客提供各类帮助,全力擦亮“不到德格·未游康巴”旅游金字招牌,为当地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增添亮丽色彩。
雪山巍峨,苍野茫茫。马尼干戈人民法庭犹如无畏的开拓者,跨越重重大山、趟过潺潺河流,以磅礴的气势穿梭于天地之间,奔赴司法为民的征程。未来,法庭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改革创新精神融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全过程,立足点多线长面广和法治基础较薄弱的县情,夯实人民法庭基层工作,推动人民法庭实质化解矛盾纠纷更进一步、地域特色化更显著一点、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更深一层,不断推动民族地区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在雪域高原上书写“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忠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