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尼乡是全县虫草主产区之一,越界采集、无证采集等虫草采集乱象一度十分突出,成为主要矛盾风险点。近年来,禾尼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三房治理”工作方法,成功探索“1234”虫草采集管理模式,以系统化治理思维构建起全链条管理体系,不断推动虫草采集工作依法、有序、安全开展,近三年涉虫草采集案(事)件“零”发生。
锚定“一条主线”强引领
禾尼乡坚持党建引领虫草采集管理服务工作这一条主线,联合县检察院、拉波镇党委、巴塘县各乡镇党委组建虫草采集管理服务联合党支部,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贯穿虫草采挖全链条。组建以“1名乡干部+2名村干部”搭配的7支党员先锋队,设立50个党员责任岗实行分片包干,统筹推进入山核验、法治宣教、纠纷调处等重点工作。7支党员先锋队常驻采挖点,开展帐篷党课、政策解读、应急保障等精准服务,构建起“支部建在采挖点、党员驻守第一线、服务覆盖全周期”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虫草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鲜红党旗在雪域高原迎风招展。
聚焦“两个重点”优服务
聚焦“伴随式服务”全程护航,禾尼乡组建由乡干部、派出所、卫生院等部门联合的流动服务专班,深入采集点提供医疗保障、法律咨询、治安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实现采集人员“有需必应、有困必帮”,构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快速响应机制。
聚焦“办证关口”筑牢防线,禾尼乡实行采集人员资格审核制,严格核查身份信息、生态保护承诺等要件,杜绝无证人员、违规人员进入采集区域,从源头筑牢管理“第一道闸门”。截至2025年4月30日,服务本县籍群众办理686个虫草采挖证,服务本州16个外县籍群众办理1935个虫草采挖证,共计办理2621个虫草采挖证。
严守“三不准”底线保安全
法宣未行不准进山。入山前开展全覆盖法治宣传5次,覆盖人数达4000余名,重点宣讲《森林法》《草原法》及虫草采集管理办法,确保采集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从思想源头上遏制违规行为。
纠纷未调不准进山。建立“网格+调解”预排机制,并赴巴塘县召开虫草采挖对接座谈会,对采集区域周边草场权属、放牧纠纷、边界纠纷、婚姻纠纷等提前排查化解,现成功化解边界纠纷1起、婚姻纠纷5起。学习借鉴“三房治理”工作方法,将外县籍采挖人员帐篷驻地分区域划分,实现板块化、集中化管理,构建“党支部+帐篷网格+外县(乡)驻地办事处”管理模式,以“帐篷治理”新方式形成纠纷排查调解站点,切实做到管住帐篷、管住人员的共治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以和谐稳定环境保障采集工作有序开展。
隐患未消不准进山。组织专业力量对进山道路、扎营点地质灾害风险、用火用电安全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在进山时对管制刀具、酒类、散装油、火源等重点物品进行全面排查管控,签订承诺书后方允许人员进入,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目前,与各村签订虫草采集管理目标责任书5份,签订防火承诺书4000余张,收缴酒类、火源等重点物品300余个。
强化“四个到位”抓管控
重点物品管控到位。在进山卡口设置检查点,严禁携带猎枪、电鱼设备等违禁品及易燃物品进山,同步建立无人机巡查与地面巡逻联动机制,实时监控违规行为。
重点场所排查到位。对集中采集区、临时扎营点开展“日巡夜查”,重点整治私搭乱建、破坏植被等问题,进山同步发放垃圾袋5000余根,做好垃圾清运和生态修复指导,守护草原生态安全。
巡护巡查到位。实行“定人、定岗、定区域”网格化巡护,整合护林员、草管员等力量组建巡查队伍,加密巡查频次,确保采集区域动态监管无死角。
宣讲服务到位。通过移动短信推送、微信公众号、现场宣讲等多渠道,持续普及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知识及采集纪律要求,引导采集人员树立“绿色采集、有序采集”理念。目前累计发送温馨提示温馨提示短信6621条。
通过全链条管理,最终达成“采集秩序零事故、违禁物品零容忍、无证人员零入山、森林草原零烟点”目标,既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又实现了虫草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