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平安甘孜 >
以公安底色擦亮乡村振兴名片
www.ganzipeace.gov.cn 】 【 2023-08-10 09:45:25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以公安底色擦亮乡村振兴名片

  

  ——省公安厅第一批定点帮扶道孚县工作组工作纪实

  

  道孚县有着“甘孜州北大门”之称,被誉为“藏民居艺术之都”“情歌故乡后花园”,多样的景观地貌、缤纷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近两年来,道孚县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文旅产业与脱贫攻坚、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探索创建全域旅游专业村和生态文明小康村,打造形成了多种业态融合支撑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四川省公安厅2021-2025 年定点帮扶道孚县工作规划》正式下发后,省公安厅继续牵头定点帮扶道孚县,中测院、成都师范学院、三六三医院、华能四川公司、光大银行成都分行作为参与单位。2021年7月,省公安厅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高航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二支队案侦大队副大队长林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三支队二级技术主管何越奔赴道孚县投入了新一场“战役”,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机制落地 为乡村振兴注活力添动能

  

  “哎呀,真好真好,我今天正要去乡卫生院看病,听大家都在说村上在举办义诊活动,我就让女儿送我过来了,医生不仅帮我看病检查,还免费开了一堆药给我。”7月13日,在集中帮扶活动现场,村民泽朗多吉表达着感谢。村民淳朴的话语是对6家省直单位联合集中帮扶活动的感谢,更是对机制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评价。

  

  道孚县曾是深度贫困县中的“典型样本”,区域总体发展落后,是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县。按照省公安厅党委“身心要融入、工作要出彩”指示要求,省公安厅定点帮扶工作组积极向当地干部请教,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第一时间摸清制约帮扶工作的瓶颈和短板问题,并与另外5家省直定点帮扶单位磋商研究、探索制定了《省直6家单位定点帮扶道孚县工作机制》,同步实施系列帮扶举措,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步入正轨。

  

  两年多来,省公安厅机关为道孚县解决资金563万元,建设了村警务室、数字乡村、千亩高原特色种植产业基地等民生项目,省直6家单位共投入资金3350万元,消费帮扶32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增添强劲动能。

  

  三治并举 以乡村善治推动乡村振兴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宽敞的藏式房顶上时,河垭村村民仁青达的新家窗明几净亮堂堂。2021年3月27日,仁青达家因电路引起火灾导致房屋全损,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全家11口人住进了临时过渡房。

  

  “我刚来时,了解到这个情况,也知道了他们家经济困难,更没能力修建或者购买新房,这就成了我来到河垭村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何越说道。经过多方协调,何越所在的驻村工作队为仁青达家制定了一套帮扶机制。去年2月,仁青达一家11口人搬进了新家。

  

  解决住房只是一时之策,如何让他们走出困难成了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驻村工作队与省公安厅挂职道孚县委常委高航飞对接,协调了道孚县国资公司定点对八美片区油菜进行收购,仁青达家近千斤油菜籽顺利销售。依托省公安厅建立的教育帮扶基金,为仁青达家申请了助学金,并为其子女申请前往成都一所技工学校就读,食宿费、学费全免。此外,还为仁青达提供了公路养护员的公益性岗位,为其妻子提供餐饮服务员的就业岗位。驻村工作队又与道孚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沟通,为仁青达一家争取到了5万元小额贷款以支持其发展种养殖业。

  

  “乡村治理不是仅仅解决生存生活问题,在这里与大家同吃同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愈发有了要为村子多做点什么的念头。”自此,何越与驻村工作队开始探索实施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村党委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探索搭建群众议事平台,深入推进“金盾法治文化广场”“积分制超市”等自治实践,全面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开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整合公共资源设置法律服务场所,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暨法治宣传”,丰富锅庄表演、农民夜校、乡村书屋等载体,开展道德讲堂、星级文明户评比,不断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如今的河垭村,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告别了以前“下雨出门满腿泥、天晴出门满身灰”的窘境。村里新建了警务室,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提升和安全保障。每个路口都新建了垃圾分类收集站,改变了村民生活垃圾随手扔的坏习惯,村内卫生环境越来越好。村委会新建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让村民休闲娱乐也有了新去处……

  

  大学生美朵感慨道:“我从小在河垭村长大,家乡的变化让我很震撼。现在村子里干干净净,家家户户的院子都宽敞明亮整洁,还有不少乡亲买上了摩托车、小轿车。”

  

  数字赋能 提升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您家中的烟雾感应器探测到异常烟雾,有发生火灾的隐患出现,请及时处置。”沙江村村民曲让次姆正在村口悠闲地放着牧,他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提示短信,紧接着一通电话打了进来。这是安装在家中的烟雾报警器的自动警示电话,曲让次姆立即返回家中查看。

  

  路上正好碰见村委会值班干部也往他家赶,原来村委会值班干部通过“平安乡村”平台也接收到了这条火灾预警信息。经检查,是曲让次姆家中的柴火产生的烟雾触发了烟雾报警器报警,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曲让次姆突然想到牦牛没有人看管容易走丢,正准备赶回去继续放牛时,村委会值班干部宽慰他说:“全村安装了28套全天候红外摄像头,你家的牛不管躲在哪里都不会走失。”

  

  2022年,省公安厅在沙江村率先打造“数字乡村、平安乡村”建设项目,投入帮扶资金25万元,联合运营商运用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了数字乡村智慧平台。

  

  “我现在使用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村情民意、接收村民求助信息、及时发布各类便民、惠民、助农信息。在‘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App上,定期更新发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信息,村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掌上监督’。”沙江村党支部书记、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泽仁翁堆说。

  

  沙江村村民住房多为石木结构,火灾风险隐患较大,省公安厅为全村累计安装85套烟雾报警器并捐赠244个灭火器、9套高音无线云喇叭系统。运用“云平台+智慧大屏+烟感报警器”,实时动态监测全村85处场所消防安全状况,及时接收烟感报警并通过“短信+电话+紧急联系人”三位一体方式实时火情通报。同时采用“云平台+智慧大屏+云广播”,对全村交通安全、治安防控、灾害预警等远程监测,通过一对多实时喊话,转为可视化按点精准施策,提升现代化乡村治理精细管理水平。

  

  兰王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实习生 陈慧欣


编辑:漆颖
中共甘孜州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